商业地产“暴堵”1.5线城市
这么大的投资量与发展量,市场消化得了吗?多位专家已对此发出警示。中国商业地产联盟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永平就曾多次指出,商业地产的发展应当与城市发展、人口规模、消费能力等实际因素相协调。对于城市化进度快的城市,较有能力消化这些短期泡沫。而那些城市人口基数太小、人口增长速度缓慢的地区,则只能让这些商业地产泡沫愈演愈烈。
万达广场逆势不减速
整体消费市场的不景气,并没有影响万达未来的开业计划。未来两年内,累积还将再开35座万达广场,2013年计划开业的有19个,2014年计划开业的有16个。
解读:万达的商业模式是“快买、快干、快竣工”,从征战商业地产之初,万达就开始奉行“三快”的高速扩张模式。众所周知的是,万达也是依靠大量的销售回款来以售养租。虽然大量销售回款可缓解项目开发的压力,但是根据2011年万达年报显示,已开业的49座万达广场平均每年租金仅约5000万元,窘迫的租金水平为日后埋下了隐患。
三季度一线城市写字楼租金放缓
近日,戴德梁行、高纬环球、高力国际、世联地产(002285)、第一太平戴维斯等机构,相继发布全国各主要城市写字楼市场三季度季报。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,在实现了近两年的高速增长之后,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等主要城市的写字楼需求在三季度不约而同地有所放缓,相应的租金上涨幅度也明显放缓,有的城市甚至出现了租金水平下滑的情况。
解读:业内人士一个普遍的观点是,此前对于住宅市场的严厉控制,使开发商和投资者纷纷涌向商业地产。而在经历了连续两年的高速发展之后,整个写字楼市场开始出现回归理性的信号,写字楼租金在增长达到一定程度后涨幅趋缓,是其回归理性的重要一环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一个可能的原因是,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,近两年来的写字楼租金快速上涨,使核心商圈受到高租金挤压,导致市场需求相对平淡。
外资时尚百货当道上海滩
与其他城市相同,上海依旧是某几个百货品牌占据市场,其他外来的区域型本土百货品牌难以抢占市场。不同的是,在上海市场当道的几大百货品牌并非全部原产自上海本地,更多的是带有外资或中国港台色彩,比如百盛百货、久光百货、太平洋(601099)百货等。
解读:老字号百货的一个通病就是面积太小。如今小资们需要的是具有时尚感、空间够大且有年轻化品牌的百货。而众多老字号百货基本上很难提供,比如已关闭的淮海路一百店,其面积过小是一大原因。现在的百货店至少要在1万~2万平方米以上,而数千平方米的物业则会在空间上明显给人以狭窄感。与此同时,不太时尚也是老字号百货的另一大通病,这也让其难以吸引到主力消费群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