长沙迎“银发浪潮”新建小区配套建养老服务场所
面对汹涌而来的“银发浪潮”, 市人大代表、天心区金盆岭街道工委书记张云英建议,政府要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建配套建设项目,新建小区要配套兴建养老服务场所。
长沙迎来“银发浪潮”
“长沙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,截至2010年11月1日,长沙市常住人口为7044118人,65岁及以上人口为636009人,占9.03%,进入老龄化社会。”张云英介绍,面对汹涌而来的“银发浪潮”,市委、市政府非常重视,把发展养老服务事业作为“民生工程”的重要内容,采取有效措施推进,逐步实现了“居家养老为基础,社区服务为依托,机构养老为补充”的养老服务体系,着力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和生活水平。
但是,由于中国“未富先老”,存在养老政策滞后、养老公共服务落后、老龄人口“候鸟化”、“空巢化”、机构养老“一床难求”等现象,急需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。
传统模式将向社会养老转变
张云英告诉记者,在调查走访中发现,现代社会人际竞争加剧、生活节奏加快,致使家庭养老的人力成本剧增。特别是空巢家庭和“421”家庭的出现,使家庭养老这一传统模式必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向社会养老转变。
“政府应增强发展养老事业的紧迫感,把养老事业作为民生工程的大事来抓。要加大对养老服务政策的宣传,使各级各部门充分认清养老事业对于维护社会稳定、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和重大作用。”张云英说。
统筹规划养老服务设施
张云英建议,政府要将养老服务设施纳入公建配套建设项目,在新建小区或有条件的居民小区,要求配套兴建养老服务场所;在旧居住区,对那些利用效率较低的公建设施,可采取资源优化和置换,改造成养老和为老服务设施。
除此之外,政府还应加大养老服务的投入,积极创办养老机构,并采取激励举措,公办民营、民办公助、自主创办、单位共建等相结合。还应按困难程度的不同,对“三无”老人、低保户老人分别给予不同数额的养老补贴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来解决困难老人生活照料问题。同时,养老事业急需建立一支素质高、能力强、较稳定的专业人员队伍。